热点论坛

导航

当前位置:热点论坛资讯中心财经新闻

(乡村行·看振兴)安徽广德:“竹乡画廊”赋能乡村

  中新网合肥10月8日电 (记者 吴兰)“大家都知道春天有春笋,冬天有冬笋。我们这里夏秋季节,还有鞭笋。”站在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市笄山村的笋-竹智能监测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推广项目基地,方明刚指着眼前一片枝繁叶茂的竹林介绍说:“当下是鞭笋的采收末期,笋子娇贵,对温度、湿度要求严格,有了智能监测物联网感知系统,就能精准监测和调节生长环境,助笋丰产助农增收。”

  方明刚是广德市林业发展中心正高级工程师,作为安徽省、宣城市、广德市三级遴选的科技特派员,派驻到卢村乡笄山村开展科技结对服务,并针对笄山村需求,贴近实际和百姓,研发推广新技术,建好竹林高效经营示范基地。

  广德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,是“中国十大竹乡”之一,拥有近百万亩竹海。如何将竹海风景变为振兴“钱”景?近年来,当地依托优越的地理区位和良好的生态环境,努力做好“竹文章”。

  方明刚所说的笋-竹智能监测物联网系统,就是通过各种传感器、检测节点和便携式检测设备,安装无线传感器网络(WSN),实现信息采集和汇聚,再通过GPRS、4G等多种协议的广域网接入互联网,形成兼具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竹子生长过程智能化监测体系。


虽已入秋,在竹林‘侦察兵’物联网系统的守护下,笄山的竹林依旧苍翠。吴兰 摄

  目前示范基地核心区面积40亩,周边辐射区260亩,正在全面实施“毛竹林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推广”“毛竹四季笋生态高效培育关键技术研究”“笋—竹智能检测物联网关键技术成果推广”等5个研发推广项目,目标是带动笄山竹海1.5万亩毛竹林增产增收,促使竹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经济优势。

  “如今通过技术助力,毛竹林实现了一年四季产笋。一亩山轻轻松松实现收入一万元。”方明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,每亩年产冬笋约120公斤、春笋300-400公斤、鞭笋约150公斤及竹材1000公斤,年产值可从原来的亩均不足1000元增加到10000元以上。

  据介绍,该基地位于正在建设中的广德“竹乡画廊”旅游风景道核心点位。

  2022年,广德市紧抓交旅融合试点契机,大力实施“竹乡画廊”旅游风景道建设,以“建一条路、串一路景、兴一方产业、富一域百姓”为主要目标,重点推进乡村振兴行动,打造集便捷出行、旅游观光、现代农业、文化展示等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带。

  作为广德市的“一号工程”,这条借力竹资源打造的风景廊道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“主引擎”,不仅串起笄山竹海、太极洞等8个A级景区,还连起291个规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,全域旅游遍地开花。2022年,“竹乡画廊”接待游客886万人,实现旅游收入27.3亿元,同比增长12.8%和11.6%。(完)

上一篇:夸不完,根本夸不完!临别,巴林体育代表团留下“金牌”给这群人         下一篇:RCEP带来政策红利 北京关区4000余家外贸企业享惠

Copyright © 2012-2019 www.rdlt.net  热点论坛. All Rights Reserved .  QQ:1559218969 
声明: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播信息之用,并不表示赞同作者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.如认为转载已侵犯其合法权益,请通知本站,本站在核实相关情况后会及时处理.